2025 年中期城商行业绩全景透视:分化加剧下的战略突围与共性挑战
2025 年上半年,17 家 A 股上市城商行交出的中期业绩答卷呈现出 “头部领跑、增速分化、息差承压” 的鲜明特征。在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行业整体展现出韧性,但不同银行的表现差异显著,战略选择与区域经济禀赋成为分化的核心变量。以下从五大维度展开深度分析:
一、行业整体:多数增长与结构性分化并存
17 家城商行上半年营收合计 2732.91 亿元,归母净利润 1183.07 亿元,14 家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15 家净利润正增长。这一成绩背后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分化:
头部阵营优势凸显:江苏银行以 448.64 亿元营收、202.38 亿元净利润稳居双榜首,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紧随其后,三家合计贡献行业 38.7% 的净利润。头部银行通过综合化经营、数字化转型等策略,形成 “规模 + 质量” 的双重护城河。
梯队分层清晰:营收超 200 亿元的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组成第二梯队,成都银行、长沙银行等 10 家银行营收在 100 亿 - 200 亿元之间,而厦门银行、贵阳银行等尾部机构营收不足 50 亿元,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区域分化显著:长三角地区城商行表现突出,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净利润增速均超 10%,不良率普遍低于 1%;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银行受区域经济拖累,贵阳银行、兰州银行营收同比下滑超 10%,不良率高于行业均值。
二、增长动能:营收增速分化的深层逻辑
营收端呈现 “冰火两重天”:
西安银行异军突起:以 43.7% 的营收增速领跑行业,其核心驱动力来自资产规模扩张(贷款余额增长 18.2%)与投资收益跃升(同比增 54.3%),同时受益于区域经济政策支持,在陕西地区基建、能源等领域的信贷投放成效显著。
传统业务承压:厦门银行、贵阳银行等营收下滑,主因利息净收入萎缩(厦门银行同比降 12.1%),叠加中间业务增长乏力,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降幅超 10%。这与监管对互联网助贷业务的规范密切相关,部分银行依赖的助贷手续费收入受到冲击。
行业回暖迹象:二季度平均营收增速 5.22%,较一季度提升 2.26 个百分点,反映经济复苏带动信贷需求回升,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和消费信贷增长明显。
利润端表现相对均衡:
杭州银行、齐鲁银行领跑:净利润增速 16.66%,通过优化资产结构(高收益贷款占比提升)、压降负债成本(存款付息率下降 12BP)实现盈利增长。
尾部风险显现:厦门银行净利润下降 4.59%,主因资产质量恶化(不良率升至 1.98%)与拨备计提增加,凸显区域经济疲软对中小银行的冲击。
三、营收结构:利息收入主导与中间业务瓶颈
利息净收入仍是压舱石: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 329.39 亿元,占营收 73.4%;西安银行利息净收入 38.98 亿元,同比增 15.6%,均显示传统存贷业务的核心地位。
中间业务分化明显:头部银行通过财富管理、投行业务实现突破,江苏银行手续费收入增长 8.2%;而上海银行、青岛银行等因互联网助贷业务收缩,手续费收入同比下滑超 5%。
投资收益贡献差异:西安银行投资收益 10.12 亿元(+54.3%),主要来自债券投资收益增加;宁波银行投资收益 47.2 亿元,依托金融市场业务优势提升非息收入占比。
四、净息差挑战:行业共性与差异化应对
净息差收窄成为最大痛点:17 家银行中 14 家净息差同比下降,平均净息差 1.62%,较 2024 年末下降 12BP。主要原因包括:
资产端收益率下行:LPR 连续保持不变,但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贷款定价承压,宁波银行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 18BP。
负债成本刚性:存款定期化趋势未改,长沙银行存款付息率上升 9BP,拖累净息差收窄 24BP。
少数银行实现改善:
西安银行逆袭: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高收益贷款占比提升至 65%,同时压降高成本存款,净息差从 1.36% 升至 1.70%,成为行业标杆。
齐鲁银行、重庆银行微升:齐鲁银行通过增加票据贴现和债券投资,资产收益率提升 3BP;重庆银行强化存款定价管理,付息率下降 5BP。
五、战略突围: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
面对行业变局,城商行采取差异化策略:
科技金融破局:杭州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超 1200 亿元,通过 “投贷联动” 支持科创企业,带动利息收入增长 11.2%。
绿色金融发力:江苏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 3000 亿元,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1450 亿元,推动 ESG 相关业务收入增长 15%。
数字化转型提速:宁波银行手机银行月活客户增长 18%,线上贷款占比达 62%,运营成本下降 8%。
区域深耕与协同:北京银行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半年区域内贷款增量占比超 70%,不良率稳定在 1.2%。
六、未来展望:在分化中寻找确定性
短期压力犹存:LPR 下行预期仍在,叠加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影响,预计 2025 年全年净息差或再降 5-8BP,中小银行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长期机遇显现: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政策红利释放,头部银行通过生态构建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例如,杭州银行计划 2025 年科技贷款余额突破 1500 亿元,绿色贷款占比提升至 25%。
风险防控关键:需警惕区域经济波动对资产质量的冲击,尤其是中西部城商行需加强不良资产处置,贵阳银行、兰州银行等需通过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化解风险。
结论:2025 年中期业绩揭示出城商行的生存法则 —— 头部银行凭借战略前瞻与资源整合能力,在分化中巩固优势;中小银行则需聚焦特色化、数字化,在细分领域建立护城河。行业将加速洗牌,真正的胜者不仅是规模的领跑者,更是价值创造的践行者。未来,城商行需在服务实体经济与自身转型之间找到平衡点,方能在周期波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