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分期资讯

城商行 2025 年半年报业绩分化透视:对公业务成胜负手,区域经济与战略差异凸显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09-01
摘要:一、行业分化格局:15家增长与3家下滑的背后逻辑2025年上半年,A股17家上市城商行中15家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但贵阳银行、厦门银行、兰州银行出现业绩下滑,分化态势显著。这一现象既反映行业整体复苏动能,也揭示了,城商行 2025 年半年报业绩分化透视:对公业务成胜负手,区域经济与战略差异凸显

 

一、行业分化格局:15 家增长与 3 家下滑的背后逻辑

2025 年上半年,A 股 17 家上市城商行中 15 家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但贵阳银行、厦门银行、兰州银行出现业绩下滑,分化态势显著。这一现象既反映行业整体复苏动能,也揭示了区域经济差异与战略选择的重要性。

1. 头部银行的稳健表现

江苏银行以 448.64 亿元营收、202.38 亿元净利润稳居城商行首位,其 25.54% 的股价涨幅印证市场对其战略的认可。该行通过 "公司贷款 + 债务工具投资" 双轮驱动,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 19.1%,其中债务工具投资利息收入增加 33.3 亿元,占利息收入增量的 60% 以上。这一策略与其发行资产支持票据(ABN)、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等创新产品密切相关,通过证券化盘活融资租赁、应收账款等资产,优化收益结构。

2. 尾部银行的生存困境

贵阳银行营收同比下降 12.22%,净利润减少 7.2%,成为分化典型。其困境源于多重因素:

区域经济拖累:作为贵州省唯一上市银行,贵阳银行受当地产业结构单一、地方债务压力较大等问题影响,企业贷款需求疲软。尽管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 6.29%,但对公业务整体扩张乏力,公司贷款利息收入增长停滞。

零售业务收益下滑:消费贷市场 "价格战" 导致零售贷款收益率下降,贵阳银行个人贷款利息收入同比减少约 5 亿元,拖累整体收益。

非利息收入承压:投资收益同比减少 11.33%,反映其对债券市场波动的风险抵御能力较弱。

二、对公业务决胜:成本控制与结构优化的双重博弈

1. 头部银行的成本压降艺术

重庆银行通过 "以量补价" 策略,公司贷款平均余额增加 821.49 亿元,带动利息收入增加 13.93 亿元,同时通过优化存款结构,公司存款利息支出下降约 8 亿元,净息差逆势提升 0.03 个百分点。这一成效得益于其建立的 "客户分层定价模型",对优质企业实施浮动利率优惠,对中小客户通过供应链金融批量获客降低边际成本。

2. 区域银行的差异化突围

成都银行聚焦本地基建与产业升级,公司贷款平均余额增长 17.87%,利息收入增长 10.12%。其创新 "科创贷" 产品,以知识产权质押、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为依托,为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提供低息贷款,上半年科技贷款余额突破 800 亿元,不良率控制在 0.5% 以下。这种 "产业 + 金融" 深度融合模式,使其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竞争中占据先机。

三、零售业务之困:利率战下的转型阵痛

1. 消费贷市场的白热化竞争

行业平均消费贷利率已降至 3.5% 以下,部分银行甚至推出 2.4% 的 "地板价" 产品,导致零售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南京银行案例显示,其零售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 0.32 个百分点,降幅超过生息资产整体水平,直接拖累净息差 0.05 个百分点。贵阳银行同样面临这一困境,个人贷款利息收入同比减少约 5 亿元,成为业绩下滑主因之一。

2. 转型路径的探索与成效

头部银行通过 "场景化 + 数字化" 重构零售业务:

江苏银行:推出 "苏银 e 贷" 平台,整合税务、公积金等数据,实现线上化审批,上半年零售贷款线上化率提升至 68%,获客成本下降 15%。

宁波银行:聚焦 "白领通" 系列产品,通过代发工资客户深度运营,将零售贷款不良率控制在 0.78%,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四、信贷结构优化:小微与科技的战略押注

1. 普惠金融的量价平衡

重庆银行 "国标" 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 1800 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同时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下降 43 个基点至 4.2%,实现 "扩面" 与 "降本" 的双赢。其 "政采贷" 产品以政府采购订单为质押,无需抵押即可放款,上半年为 300 余家中小供应商提供融资超 20 亿元。

2. 科技金融的先发优势

江苏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达 2740 亿元,覆盖超 5000 家科创企业,通过 "人才贷"" 知识产权质押贷 "等产品,将科技贷款不良率控制在 0.9%。该行还与地方政府共建" 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提供" 贷款 + 股权 + 保险 " 综合服务,上半年带动相关企业新增产值超 150 亿元。

五、未来挑战:息差收窄与区域风险的双重压力

1. 净息差保卫战

行业平均净息差已降至 1.9% 以下,南京银行、贵阳银行等尾部机构面临更大压力。江苏银行通过 "压高息负债 + 提存贷比" 策略,上半年计息负债成本率下降 0.12 个百分点,存贷比提升至 78%,部分抵消了资产端收益下滑影响。未来,如何通过资产证券化、衍生品工具等创新手段优化收益结构,将成为关键。

2. 区域经济依赖性风险

贵阳银行、兰州银行等区域性银行对本地经济依存度较高。若贵州、甘肃等地产业升级不及预期,可能加剧资产质量压力。例如,兰州银行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高达 8.88%,农林牧渔业不良率 7.66%,反映出区域产业结构性风险。

六、投资者启示:从业绩分化到价值重估

1. 选股逻辑的三大维度

区域经济活力:优先选择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强省城商行,如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其客户资源优质、风险分散能力更强。

业务结构均衡性:关注对公与零售业务协同发展的银行,如成都银行,其科技贷款与消费金融形成互补。

创新能力:重视资产证券化、绿色金融等领域布局领先的机构,如江苏银行的 ABN 发行规模居行业前列。

2. 风险预警信号

关注非利息收入占比过高的银行,如西安银行投资收益占比 77.44%,易受市场波动冲击。

警惕零售贷款不良率持续攀升的机构,如某城商行消费贷不良率已突破 2.5%,需谨慎评估其资产质量。

2025 年上半年城商行的业绩分化,本质上是战略选择与区域禀赋的综合体现。头部银行通过对公业务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和成本精细化管理,在行业洗牌中巩固优势;而尾部机构若不能突破区域限制、优化业务结构,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挑战。对于投资者而言,在 "资产荒" 背景下,兼具区域优势、业务韧性和创新能力的城商行,仍是中长期配置的优质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