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外贸企业承压:金融协同破局资金困局 助力破浪出海
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成本压力攀升的背景下,中小外贸企业正面临原材料涨价、账期错配等资金难题。在此背景下,金融监管总局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新设小微外贸板块,通过联合摸排、设立融资专区等举措,为企业搭建融资通道,助力其纾困拓市。
一、多重压力叠加: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 “紧箍咒”
当前,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困境集中显现,资金压力成为突出瓶颈。
从成本端看,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成本增加、关税壁垒抬升等因素持续压缩利润空间。霸克体育作为斯凯奇授权生产商,在拓展海外市场时便因成本高企陷入资金紧张;从资金周转看,国际订单交付周期长、境外客户回款慢导致 “账期错配”—— 企业需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采购、生产和物流,却面临长达 2 年以上的付款账期(如众源机械遭遇的土耳其客户需求),资金回笼风险陡增。
此外,全球需求波动、汇率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倒逼融资需求激增。山东寿光三洋进出口贸易公司便因境外回款不及时,陷入采购新原料的资金困境。
二、协同机制发力:织密小微外贸融资支持网
针对企业困境,金融监管总局牵头的协调机制快速响应,通过 “精准摸排 + 创新服务” 打开融资通道。
全域覆盖,摸清需求底数。浙江将协调机制走访对象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联合商务、海关部门梳理出 9 万余家有进出口实绩的正常经营企业清单,截至 6 月末已走访 6.9 万家,累放贷款超 4700 亿元,为外贸大省上半年出口破 2 万亿元提供支撑。
平台赋能,优化融资模式。福建依托 “金服云” 平台上线外贸企业融资专区,整合贸易融资、关税保函等专属产品,打造政策资讯 “集散地”;同时建立分类处置机制,将 39 家出口受阻企业的融资诉求分解至各地专班,推动银行精准对接。
模式创新,破解增信难题。针对企业抵押物不足、长账期风险等痛点,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订单增信、银保合作等模式:晋江农商银行基于霸克体育与斯凯奇的订单量,突破抵押物限制发放 500 万元贷款,缓解 1200 万元订单资金压力;中国信保为众源机械的 2 年期以上出口提供收汇风险保障,牵引政策性银行放贷 430 万元,既抓住市场机遇,又防控资金风险。
三、全链条赋能:从融资支持到生态构建
面对外贸企业对金融服务的更高要求,多地正构建 “融资 + 结算 + 避险” 全链条体系。东营通过推动政府部门联动会商,整合金融与政策资源,改变银行 “单兵作战” 模式,指导机构发挥比较优势,提供覆盖全流程的服务。
政策层面,一揽子稳外贸举措密集落地:政府工作报告部署 “稳订单拓市场”,八部门发文加大对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支持,上半年我国外贸实现三个 “首次”—— 出口破 13 万亿元、有实绩企业超 60 万家、民营企业进出口破 12 万亿元,彰显韧性。
专家建议,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支持:曾刚提出针对内外贸一体化企业设计专属产品、参与稳外贸基金提供中长期流动性;董希淼强调金融机构需从数据整合、产品创新等维度发力,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让更多小微企业 “敢用、会用、用好” 避险工具。
尽管国际市场挑战仍在,但金融协同机制正为中小外贸企业筑起 “风险缓冲垫”。通过持续深化 “政策 + 金融 + 生态” 联动,有望推动外贸企业在复杂格局中行稳致远,更好地破浪 “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