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分化下的 “固收 +” 破局之道:动态配置与风险平衡
一、市场背景:股债跷跷板效应的 2025 年演绎
2025 年 8 月以来,国内权益市场延续上行趋势,上证指数突破 3700 点创四年新高,而债券市场在资金面宽松与风险偏好抬升的双重挤压下承压显著。兴证固收数据显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 8 月初的 1.71% 上行至 1.74%,超长债品种受冲击更大,方正富邦鸿远 A 等持有超长期利率债的基金 7 月以来净值回撤超 2%。这种分化本质上是经济复苏预期与政策宽松周期博弈的结果 —— 随着制造业 PMI 连续三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市场对 “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 的预期升温,资金从债市向股市迁移的趋势明显。
二、业绩分化:高波策略与纯债策略的冰火两重天
1. 权益驱动型产品的超额收益
以华商双翼 A、华安智联 A 为代表的高波 “固收 +” 基金,通过超配 TMT、军工等成长板块实现收益跃升。华商双翼 A 二季度股票仓位达 42%,重仓的新易盛、中际旭创等 AI 算力标的 7 月涨幅均超 100%,推动产品下半年收益率达 24.71%。这类产品的成功印证了 “固收 +” 策略中 “+” 部分的弹性价值 —— 当权益市场 β 属性占优时,高仓位配置可显著放大收益。
2. 久期策略的困境与反思
相比之下,以利率债为主的产品陷入 “久期陷阱”。方正富邦鸿远 A 持有久期 19 年以上的超长债,在利率上行周期中净值持续承压;汇安稳裕 A 更是因久期超 20 年,7 月以来净值下跌 1.8%。这揭示出纯债策略在股债跷跷板中的脆弱性 —— 当市场风险偏好逆转时,超长债的利率敏感性反而成为拖累。
三、策略进化:从静态配置到动态博弈
1. 固收底仓的结构性优化
基金经理开始摒弃 “纯债打底” 的传统思路,转而采用 “短久期信用债 + 利率债对冲” 的组合。例如易方达安盈回报基金通过配置 3 年以内中高等级信用债提供稳定票息,同时用国债期货对冲利率风险,在控制久期的同时保留灵活性。这种 “固收 + 衍生品” 的模式,使底仓在利率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
2. 权益增强的精准择时
头部机构正构建 “宏观 - 中观 - 微观” 三层择时框架:
宏观层:通过社融增速、M1-M2 剪刀差等指标判断经济周期位置,在复苏初期增配周期股,滞胀期转向防御板块;
中观层:跟踪行业景气度变化,如当前重点布局半导体设备、人形机器人等政策催化明确的赛道;
微观层:利用期权波动率曲面、融资余额等数据捕捉个股情绪拐点。
鹏华基金陈大烨团队通过这种方法,在二季度末提前布局 AI 算力板块,使组合权益部分贡献超 15% 收益。
3. 可转债的战术价值重估
可转债成为动态配置的核心工具。华夏可转债增强债券 A 通过 “双因子模型” 筛选标的:
价格因子:聚焦 130 元以上高价转债,利用其股性特征捕捉正股上涨弹性;
溢价因子:规避溢价率过高品种,防范正股回调带来的 “戴维斯双杀”。
该基金二季度重仓的兴业转债、温氏转债在正股上涨带动下,贡献超 20% 收益。这种 “进攻性与安全性平衡” 的策略,使可转债在震荡市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四、投资者选择:风险偏好与产品特性的精准匹配
1. 风险收益特征的三维定位
投资者可从三个维度评估产品适配性:
波动率:低波产品(如富国稳健添辰)年化波动率通常在 3%-5%,适合保守型投资者;高波产品(如金鹰元丰 A)波动率可达 15% 以上,更适合进取型投资者;
回撤控制:优秀产品的最大回撤应控制在 8% 以内,且修复周期不超过 6 个月;
卡玛比率:该指标反映单位回撤对应的收益,建议选择卡玛比率大于 2 的产品。
2. 配置策略的动态平衡
牛市环境:可将 “固收 +” 占比提升至家庭资产的 30%-40%,重点配置可转债增强型产品,同时保留 10%-15% 现金应对回调;
震荡市:采用 “核心 - 卫星” 策略,以低波产品为核心(占比 60%),搭配量化对冲、定增等卫星策略(占比 40%);
熊市初期:将权益仓位降至 10% 以下,转向短久期纯债基金避险。
3. 渠道选择的关键考量
优先选择管理规模超 500 亿元的基金公司,其在信用债定价、衍生品交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富国基金通过自建信用评级体系,将违约率控制在 0.1% 以下;华夏基金利用金融科技平台实现可转债持仓的实时风险监测。
五、未来趋势:从粗放扩张到精细运营
1. 策略多元化与策略融合
头部机构正探索 “固收 + N” 模式,将 CTA 策略、REITs、绿色金融债等纳入组合。永赢基金通过 “可转债 + 红利股票” 的互补配置,在科技股回调时通过红利资产对冲风险,使组合夏普比率提升 0.3。这种跨资产联动策略,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焦点。
2. 科技赋能的投研升级
量化模型在 “固收 +” 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化:
风险预测:机器学习模型可提前 3-6 个月预判信用债违约概率;
组合优化:遗传算法动态调整股债比例,使风险收益比提升 15%-20%;
交易执行:智能算法实现可转债套利交易的毫秒级响应。
鹏华基金已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于研报分析,通过提取政策文件关键词,捕捉行业投资机会。
3. 投资者教育的系统化
针对 “固收 +” 认知误区,机构正通过 “场景化教育” 引导理性投资:
波动教育:用历史数据模拟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产品表现,帮助投资者建立合理收益预期;
行为干预:设置定投止盈提醒、极端行情下的持仓诊断等功能,降低情绪化交易概率;
定制服务:为高净值客户提供 “固收 +” 与家族信托结合的定制化方案,满足传承需求。
在股债分化常态化的背景下,“固收 +” 产品已从简单的 “债券 + 股票” 二元配置,进化为融合宏观研判、策略择时、工具创新的复杂系统工程。投资者需打破 “稳健 = 低收益” 的固有认知,通过深入研究产品特性、动态调整配置比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未来,能够持续提升 “固收底仓稳定性” 与 “权益增强精准度” 的管理人,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