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分期资讯

资本市场强化科创服务能力:政策密集发力 多渠道赋能新质生产力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08-20
摘要:资本市场作为“科技-产业-金融”的关键枢纽,正通过政策创新与制度优化,不断增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与服务能力。从IPO、并购重组到债券市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密集落地,为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速技术转化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一、政策密集加码:构建科创企业融资支持体系今年以来,多项,资本市场强化科创服务能力:政策密集发力 多渠道赋能新质生产力

 

资本市场作为 “科技 - 产业 - 金融” 的关键枢纽,正通过政策创新与制度优化,不断增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与服务能力。从 IPO、并购重组到债券市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密集落地,为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速技术转化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

一、政策密集加码:构建科创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今年以来,多项顶层政策明确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导向,形成 “全链条、多层次” 的支持框架。

核心政策导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为资本市场服务科创企业定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开放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 “绿色通道”,支持新兴产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专项政策细化:科技部等 7 部门印发的政策提出 “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优先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央行与证监会联合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政策,引导资金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这些政策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通过制度创新降低科创企业融资门槛,让资本市场更好适配科技创新的长周期、高风险特性。

二、融资渠道拓宽:IPO、并购、债券协同发力

资本市场通过多层次市场体系与工具创新,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资支持,从早期研发到产业升级的资金需求均得到覆盖。

(一)IPO 与上市制度:向 “硬科技” 企业开放包容性通道

科创板深化改革:6 月证监会推出 “1+6” 政策,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针对性解决芯片、生物医药等长周期行业的融资痛点。

创业板创新支持: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市场的差异化服务能力。

成效数据:2025 年以来,A 股 60 家新上市企业募集资金 626.55 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企业占比近半(29 家),显示 “硬科技” 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持续畅通。

南开大学田利辉指出,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不仅降低了融资门槛,更通过资本市场风险共担机制,为研发提供持续资金 ——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达 12.5% 和 17.9%,印证了资本市场的 “加速器” 作用。

(二)并购重组:助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

政策支持:“并购六条” 明确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跨行业并购,允许收购未盈利资产以补链强链,特别鼓励 “两创” 板块公司整合产业链资源。

案例实践:8 月 11 日,至正股份通过重大资产置换收购半导体企业 AAMI,实现向半导体新质生产力转型,助力汽车、新能源等产业补链强链,成为并购重组服务产业升级的典型案例。

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让上市公司得以通过资源整合快速切入新兴领域,加速技术落地与产业迭代。

(三)债券市场:科创债快速扩容,工具创新提质

政策驱动扩容:5 月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文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后,截至 8 月 11 日,全市场累计发行科创债 684 只,规模达 8806 亿元,资金精准流向 “硬科技” 领域。

产品创新:7 月首批 10 只科创债 ETF 上市,通过聚焦投资主题吸引各类资金,为科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

债券市场的工具创新,弥补了轻资产科创企业的融资短板,形成与股权融资的协同效应。

三、专家视角:构建 “精准匹配、动态调节” 的制度生态

清华大学田轩认为,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能吸引更多长期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而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融资效率。

针对未来发展,田利辉提出三方面建议:

深化多层次市场:区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

丰富金融工具:推广科创债、知识产权证券化等产品,适配轻资产科技企业需求;

引导长期资金:推动养老金、险资等 “长钱长投”,优化考核周期,鼓励投早投小。

同时,需强化监管,严把信息披露关,对研发投入、专利等创新指标实施差异化披露,避免 “伪科技” 套利,实现 “包容性 + 市场化 + 严监管” 的协同。

结语

资本市场正通过政策创新、渠道拓宽与工具丰富,持续增强对科技创新的适配性。从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到并购重组补链强链,再到科创债快速扩容,一系列举措构建起 “科技 - 产业 - 金融” 良性循环的支撑体系。未来,随着制度生态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将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