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 AI 技术成果路演:政企协同搭建 “金融 + 科技” 桥梁,赋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7 月 10 日,“科技金融 AI 驱动 ——AI 技术成果路演” 在重庆两江新区举办。作为重庆 “金融聚能 智汇山城” 系列活动的核心分会场,本次路演由两江新区管委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等指导,蚂蚁消金、蚂蚁智能与安全实验室主办,聚焦 “技术对接、资本联动、场景落地” 三大核心,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 “即插即用” 方案,同时推动 AI 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重庆 “金融中心 + 科创中心” 双中心建设。
一、政府搭台:政策、资本、场景三维发力,构建 “金融 + 科技” 生态底座
重庆作为西部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正通过 “政策引导、资本赋能、场景开放” 的组合拳,打造具有辨识度的 “金融 + 科技” 发展模式。本次路演既是政策落地的具体实践,也是政企协同的典型样本。
1. 政策护航: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体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二级巡视员王劲在活动中披露,重庆已形成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政策层面:推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22 条”、专精特新企业 “13 条” 等一揽子措施,明确 “贷、保、投” 协同发力方向;
产品层面:创新推出高新企业研发中断保险、中试综合保险、人工智能产品质量安全保险等,填补科技企业 “研发 - 中试 - 量产” 各阶段的风险保障空白;
转型导向:推动银行、保险等机构加快数字化、智慧化转型,要求金融机构将 AI 技术嵌入信贷审批、风险防控、客户服务等核心环节,提升服务科技企业的精准度。
2. 区域推动:两江新区的 “双向赋能” 定位
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海岚提出,人工智能是推动金融与产业融合的核心纽带,需重点突破三大方向:
场景落地:推动 AI 在智慧金融(如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规模化应用,以金融场景验证技术价值;
金融反哺:围绕 AI 全产业链提供专项信贷、产业基金、资本市场支持,解决科技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 问题;
风险防控:加强 AI 技术在金融风险预判中的应用,提前识别科技企业信贷风险、AI 模型 “幻觉” 等潜在问题,守住金融稳定底线。
3. 资本对接:AIC 基金打通 “技术 - 资本 - 产业” 链路
路演现场举行了 AIC 基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基金)集中签约,包括意向性股权合作、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多项协议,核心作用体现在:
资金注入:通过设立 AIC 股权投资基金,为 AI 领创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缓解早期研发资金压力;
资源整合:为企业配套贷款、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实现 “股权 + 债权” 联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生态链接:推动基金投资企业与重庆本地金融机构、实体产业对接,促进 AI 技术在金融、制造等领域落地,形成 “技术研发 - 场景应用 - 产业升级” 的闭环。
二、企业唱戏:金融业成 AI 大模型规模化应用 “试验田”
路演现场,火山引擎、蚂蚁消金、蚂蚁数科、深擎科技等企业分享了 AI 在金融领域的落地成果,凸显金融业作为 AI 大模型 “先行应用领域” 的标杆价值 —— 从算力模型建设转向智能体落地,从单一场景突破转向全链路赋能。
1. 火山引擎:AI 原生应用覆盖 70% 系统重要性银行
火山引擎金融行业总经理刘俊指出,金融业 AI 应用已进入 “智能体时代”,其核心实践包括:
全栈方案输出:提供大模型、智能体平台及场景化解决方案,覆盖银行、券商、基金等多类机构,目前已服务 70% 的系统重要性银行;
场景深度渗透:在智能客服(如多模态交互)、信贷审批(如实时风控模型)、投研分析(如市场异动解读)等场景实现规模化落地,某国有大行应用其智能体后,客户服务响应时效提升 60%,信贷审核效率提升 45%。
2. 蚂蚁消金:AI 风控破解 “年轻群体普惠难题”
蚂蚁消金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林嘉南聚焦 “30 岁以下年轻人授信不足” 的行业痛点,介绍了 AI 驱动的风控创新:
“小红花” 额度互动功能:首创 “证书提额” 模式,通过 AI 技术将用户提交的职业证书、技能证明、学历奖项等 1000 余种碎片化信息,转化为可量化的信用依据,帮助缺乏传统授信材料(如工资流水)的年轻人提升信贷额度;
实时交互式风控:依托新一代智能风控系统,实时分析用户动态数据(如消费习惯、履约记录),动态调整额度,试运行期间不仅提升了年轻群体的普惠覆盖率,还通过 “信用教育” 促进用户金融健康,逾期率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
3. 蚂蚁数科:金融智能体是大模型落地 “关键抓手”
蚂蚁数科 AI 技术负责人章鹏强调,金融大模型成功落地的核心是 “构建专属金融智能体”,而非移植通用模型,其实践路径包括:
场景化智能体输出:已推出百余套金融场景智能体解决方案,覆盖银行(如智能柜台)、证券(如智能投顾)、保险(如自动核保)、通用金融(如反欺诈)四大领域;
专属知识库建设:建议金融机构搭建自身专属的金融知识库,结合大模型实时感知市场动态(如利率变动、政策调整),实现 “分析 - 决策 - 执行” 的全流程智能化;
技术适配性优化:针对金融数据安全要求,采用 “本地部署 + 联邦学习” 模式,确保数据不出域,同时通过轻量化训练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应用门槛。
4. 深擎科技:金融内容智能体重塑投顾服务
深擎科技 CEO 柴志伟聚焦 “金融内容科技”,推出面向 C 端的智能体助手平台 “混天凌”,其核心价值在于:
多模型协作赋能投顾:通过多 AI 模型协同,实现板块异动解读、个股分析、ETF 诊断、基金账户评估等功能,帮助投顾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交互模式革新:改变传统 “人工查询 - 手动分析” 的服务方式,通过自然语言交互为客户提供实时、精准的金融信息,某券商应用后,投顾人均服务客户数提升 3 倍,客户满意度达 91%。
三、核心价值:为西部金融中心注入 “AI 动能”
本次路演不仅是一次技术成果的展示,更是重庆探索 “金融 + 科技” 特色路径的关键一步,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
1. 搭建 “对接桥梁”:破解 “技术找场景、场景找技术” 困境
路演现场促成金融机构与 AI 科研团队、高校的直接对接,例如某区域银行与高校 AI 实验室达成合作,计划联合开发适配小微企业的智能信贷模型;同时,AIC 基金的签约为技术团队提供了资本支持,避免优质 AI 项目因资金不足 “夭折”。
2. 明确 “应用标杆”:金融业成为 AI 规模化落地 “先行军”
从企业分享案例可见,金融业已从 “AI 技术验证” 阶段进入 “规模化应用” 阶段 —— 不仅覆盖客服、营销等基础场景,更深入风控、投研、信贷等核心环节,为其他行业(如医疗、制造)提供了 “技术适配 - 场景落地 - 风险防控” 的参考范式。
3. 夯实 “中心根基”:助力重庆西部金融中心 “差异化竞争”
重庆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强化 “金融 + 科技” 的城市标签:一方面,依托消费金融、智能风控等产业基础,吸引 AI 领创企业落地;另一方面,通过 AI 技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如服务科技企业、小微企业),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注入 “技术内核”,区别于其他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
四、未来展望:从 “技术落地” 到 “生态共生”
随着重庆 “金融 + 科技” 生态的持续完善,后续发展将聚焦三大方向:
场景深化:推动 AI 从 “金融服务端” 向 “实体产业端” 延伸,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通过 AI 分析企业生产数据,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的信贷评估依据;
风险共治:建立 “政府 + 监管 + 企业” 的 AI 金融风险防控机制,针对 AI 模型 “幻觉”、数据安全等问题,制定行业标准与应急预案;
人才培育:联合高校、企业设立 “AI + 金融” 实训基地,培养既懂 AI 技术又熟悉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解决行业人才缺口。
本次路演的举办,标志着重庆在 “金融科技” 领域的探索从 “单点突破” 进入 “系统协同” 阶段。未来,随着政策、资本、技术、场景的进一步融合,重庆有望成为西部乃至全国 “金融 + 科技” 融合发展的标杆城市,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持久的 “AI 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