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分期资讯

南京建邺高新区:数字经济与金融共生的 “新范式”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08-25
摘要:一、战略定位与核心竞争力南京建邺高新区作为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在2025年赛迪顾问“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究500强”中位列全国第36名,成为南京市排名最高的园区。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大维度:产业双轮驱动:以“金融+数字经济”为主导产业,形成“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南京建邺高新区:数字经济与金融共生的 “新范式”

 

一、战略定位与核心竞争力

南京建邺高新区作为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在 2025 年赛迪顾问 “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500 强” 中位列全国第 36 名,成为南京市排名最高的园区。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大维度:

产业双轮驱动:以 “金融 + 数字经济” 为主导产业,形成 “总部经济 + 平台经济” 的特色业态。过去五年,数字经济广义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超 50%,2024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跃升至 600 亿元,培育出金融科技、智慧交通、生物医药等多个百亿元级产业赛道。

技术创新策源地:聚焦 “数据 + AI” 赛道,打造南京主城规模最大的数智园区 —— 南京数智城,集聚超 1800 家数字经济企业,形成从数据采集、处理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华为(长三角)盘古大模型行业应用基地、江苏省数据集团等 “链主” 企业的落地,进一步强化了其技术创新能力。

金融生态优势:依托金鱼嘴基金街区构建资本要素撮合平台,集聚备案基金及登记管理人超 600 家,备案基金总规模超 2400 亿元,通过 “金鱼嘴每日路演” 累计撮合融资超 80 亿元,形成 “金融活水滋养数字产业” 的独特模式。

二、数据要素创新与产业融合

1. 数据资产化突破:从资源到资本的价值跃迁

智慧停车数据入表全国示范:建邺国资集团通过开鑫科技对 670 万条停车数据进行脱敏、结构化处理,获得 “智慧停车分析数据” 登记凭证,实现全国智慧园区停车数据资产入表从 “0” 到 “1” 的突破。该数据产品已应用于金融风控模型,降低不良贷款率 1.2 个百分点。

医疗数据赋能三医协同:江苏省医保数据赋能实验室整合医疗、医保、医药数据,开发出 “DRG 智能控费系统”,在南京多家三甲医院应用后,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 18%,入选国家数据局重点联系示范场景。

全国首单数据资产证券化:建邺高新区落地全国首单 “华鑫 - 鑫欣 - 数据资产 1-5 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规模 5 亿元,攻克数据确权、价值评估、合规风控三大核心挑战,打通数据要素与资本市场的价值转化通道,为全国提供创新样本。

2. 跨行业数据融合:构建新产业生态

交通物流可信数据空间:江苏数联物流公司打通机场、公路、铁路、水运、港口数据,构建全省首个企业化交通物流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15%,推动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 8%。

能源数字孪生平台:华为数字能源联合国家电网打造 “源网荷储” 一体化平台,通过实时监测工业园区能耗数据,优化能源分配,使试点企业综合能耗下降 12%,碳排放减少 9%。

公共卫生数据治理:汉卫研究院 “数据要素赋能公共卫生数字化管理体系” 项目被国家数据局点赞,整合超 20 家单位 30 多类数据,建立数据血缘体系,运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开发 30 余种应用模型,覆盖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健康服务等场景。

三、金融服务生态:从资本撮合到价值共创

1. 金鱼嘴基金街区:全周期资本服务体系

立体化融资服务:设立 “数据要素产业投资引导子基金”,重点支持早期数据企业。2024 年通过 “投贷联动” 模式为汉卫研究院提供 3000 万元资金,推动其肿瘤用药精准诊疗平台研发。

数字化路演平台:长三角数据要素路演中心上线后,已举办数据产品专场路演 23 场,促成数据交易 17 笔,交易额超 5000 万元。线上平台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南京数据交易所等资源,实现数据产品跨区域流通。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邺区新增 5 家持牌金融机构,备案基金及管理人 19 家,包括全国首家专业服务农业和科技行业的江苏法巴农科设备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举办各类品牌活动 204 场,新增投融资撮合额度 21.67 亿元。

2. 金融科技深度融合

供应链金融创新:苏商银行打造银行业首个大模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 “供应链智能风控系统”,基于链上交易数据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2024 年发放贷款超 50 亿元,不良率仅 0.8%。

跨境金融试点:联合万事达卡推出 “跨境数据资产质押融资” 产品,允许企业以海外销售数据作为质押,获得跨境贷款。试点企业江苏零浩网络通过该产品获得 2000 万元融资,支持其 “智通三千” 平台拓展东南亚市场。

四、企业创新案例:技术落地与场景延伸

1. 汉卫研究院:BT+AI 重构医疗范式

技术突破:开发肿瘤异质性分子算法系统,通过分析患者瘤组织基因数据,精准匹配已上市药物,将肿瘤患者治疗有效率提升 30%。其研发的 “公共卫生数字监管平台” 已在南京建邺区落地,实现传染病监测响应时间从 48 小时缩短至 2 小时。

产业协同: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开发 AI 辅助诊断系统,目前已覆盖 12 种常见疾病,诊断准确率达 92%。

2. 苏交科集团:交通数据驱动产业升级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依托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 “基于卫星遥感的道路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分析卫星图像识别道路病害,养护成本降低 40%。该技术已应用于南京长江五桥等重大工程。

数字孪生应用:为南京地铁打造 “数字孪生运维平台”,实时监测列车运行状态,故障预警准确率达 95%,运维效率提升 30%。

3. 原力数字与领悦数字:全球数字服务标杆

原力数字:入选首批 “全球数字服务商”,在海外布局 3 国 3 个城市,与 Meta、腾讯等国际一线厂商合作,自主 3D 数字人技术与华为、商汤等广泛合作,推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

领悦数字:作为宝马集团在华信息技术中心,深度参与宝马全价值链数字化升级,提供从研发到售后服务的全环节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现有科技人员近 600 人,高效支撑宝马在华业务数字化转型。

五、政策支持与生态构建

精准政策供给:出台《促进数据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对新引进的数据企业给予最高千万元落户奖励;设立 “信创消费券”,首批为企业提供 1500 万元补贴,推动数字化转型。

人才引育体系: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共建 “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2024 年引进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 2300 人,其中 “双一流” 高校毕业生占比超 60%。

开放场景赋能:每年发布企业应用场景清单,2025 年推出 44 个场景,总投资额超 4.6 亿元,涵盖智能制造、城市治理等领域。例如,小米华东总部的 “智能家居数据开放平台” 已吸引 50 家生态伙伴接入,带动产业链产值增长 25%。

六、未来发展战略

技术攻坚:重点突破 “多模态大模型”“边缘计算” 等关键技术,计划 2025 年底前建成南京首个 “算力共享平台”,降低中小企业算力使用成本 50%。

产业跨界融合:拓展 “能源 + 数字” 新赛道,联合国家电网、华为数字能源打造 “零碳工业园区”,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绿电溯源交易,目标 2026 年绿电使用占比超 80%。

区域协同发展:依托长三角数据要素路演中心,推动建立 “长三角数据要素交易联盟”,探索数据资产跨区域评估、质押、交易规则,力争 2027 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突破 50 亿元。

七、智能体重构金融业务:从辅助工具到核心驱动力

1. 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

智能体元年爆发:2025 年被业界称为 “智能体落地元年”,超百个覆盖风控、营销、客服等全链条的金融智能体方案涌现。例如,厦门银行零售普惠信贷 “数智化” 风控体系使放款岗工作时长缩短 40%,高风险客群资产余额占比降低 30%。

多智能体架构(MAS):在信贷风控场景中,不同智能体协作完成客户信用评估、风险预警、贷款审批等环节;投研分析领域,多智能体分工收集数据、构建模型、提供建议,提升分析准确性和效率。

2. 金融机构转型路径

战略激进与战术保守:新网银行提出 “战略激进、战术保守” 策略,战略层面投入构建数据基建,战术层面通过灰度发布验证可行性,目前智能体月均调用超 120 万次,人力成本降低 1/3。

分层级错位布局:证券业率先突破,银行业依托规模效应追赶,保险业加速场景探索。中小机构需强化数据基础,3-5 年内完成智化转型。

3. 岗位重构与人文价值

替代与新生并存:AI 替代标准化岗位如客服、资料整理,催生提示词工程师等新岗位。职场竞争转向人机协同创新力,资深从业者借 AI 突破效率边界,新员工通过大模型快速弥合技能鸿沟。

微笑曲线两端价值凸显:人类在创新技术突破与客户情感连接端不可替代,AI 驱动个体聚焦创造力、同理心等核心优势,共享效率红利。

结语

南京建邺高新区通过 “数据要素市场化 + 金融服务专业化” 的双轮驱动,正在构建数字经济与金融共生的新范式。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培育了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更在于探索出一条 “技术创新 - 场景落地 - 资本催化 - 生态共建” 的闭环发展路径。随着长三角数据要素路演中心的深化运营和 “能源 + 数字” 新赛道的拓展,建邺高新区有望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标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 “南京方案”。与此同时,智能体在金融业务中的广泛应用,正推动行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纵深演进,重构金融服务的底层逻辑,开启人机协同的新时代。